陕西法治信息网

搜索
陕西法治信息网 首页 榜单发布 查看内容

第五届“何微法治新闻奖”传媒法治建设高峰论坛暨第四届“何微新闻奖”学术论坛在西北

2023-3-21 11:20| 发布者: 法治网| 查看: 1464| 评论: 0

论坛开幕式现场

10月31日至11月1日,由西北政法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委员会、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法治新闻理论专业委员会、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文化与新媒体委员会、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何微法治新闻奖”法治新闻与传媒法治建设高峰论坛暨第四届“何微新闻奖”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新闻传播学科产教融合发展论坛等系列学术活动在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隆重举行。来自复旦、华中科大、中国传媒大学和“立格联盟”兄弟院校等三十余所高校的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资深教授、专家学者,与传媒机构、学术期刊等实务界的代表,以及融媒体技术的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5G时代智能传播的新图景”,探讨技术趋势下未来中国传媒法治建设的关键议题。

 

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健教授在开幕式现场致辞

开幕式上,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健教授首先致辞。他表示,法治文明的演进历程证明了法治与传媒具有密切关系。借助媒介的技术不断进步和日益发达,人类逐渐摆脱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局限和束缚,走入了法治文明时代。在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现代传媒对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礼记》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从新近发生和及时知晓的意义上来说,‘明明德’的关键不仅在于‘德’的内容,还在于‘明’的途径和方式。也就是借助怎样的载体、媒介和形式,使我们每一个人成为一个新民,达到一个至善至美的道德境界。”王健指出,这正是法治新闻和传媒法治的意义指向,也是本次论坛研讨的价值所在。

学术的关切从来离不开回应时代的命题。随着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媒介技术不断革新,我们对传媒法治的需求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代。开幕式上,主办方代表、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昆教授表示,“本届论坛可以说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了一件党和国家迫切需要的正确的事情。”

特别是民法典的通过,对于“十四五”期间传媒法治建设工作也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在今年5月29日第二十次中央政治局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要把民法典的宣传当成“十四五”期间重要的事情来做,要让人民遇事找法、遇事用法。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院长范玉吉教授就指出,民法典要想真正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必须加强法治宣传。“在融媒体时代,随着人工智能的到来,如何把民法典的思想真正地能传播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心里,这是需要研究传媒法治的全国同仁共同努力的事情。”

央视《法律讲堂》特邀主讲嘉宾、西北政法大学李康宁教授也指出,民法典时代,新闻传播中的私权保护问题将更加引起全社会关注。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取便利的同时,个人的身份信息、财务信息、生物信息等也变得更容易泄露。如何实现信息传播与私权保护的平衡,是传媒法治需要思考的前沿问题。

除了民法典的传播之外,互联网法治生态的建设也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议题。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技术的革新也对互联网传媒法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本届论坛开幕式上,“中国互联网法制年鉴编辑部”也在西北政法大学宣布正式揭牌。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文化与新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新媒体研究院院长曾静平教授作为中国互联网法制年鉴的主编,表示在西北政法大学开启中国互联网法制年鉴的编辑工作,无疑具有非凡的意义。

这份沉甸甸的意义离不开何微先生对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教育的高瞻远瞩。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何微先生也是西北政法大学新闻教育的重要奠基人。本届论坛继续传承何微精神,举办第五届“何微法治新闻奖”和第四届“何微新闻奖”评选活动。此次共收到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的160多篇学术论文,经过初审,共有50名研究生的论文入选本届“何微新闻奖”研究生论坛。经过11月1日上午精彩的现场演讲,专家评审出第四届“何微法治新闻奖”一二三等奖的获奖者,及第四届“何微新闻奖”青年学者、研究生两个类别一二三等奖的获奖者。在1日的颁奖典礼上,由新闻学和传媒法治领域的领军人物——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童兵教授,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顾问、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法与政策中心顾问魏永征教授,西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公共外交与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吴飞教授,以及“立格联盟”和兄弟院校的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等嘉宾,为获奖者隆重颁发证书,以期激励更多的青年人才投入到法治新闻、传媒法治建设的关切中来。

思想碰撞,显学发扬。两天以来,会议到处是热烈的讨论和宝贵的灵感。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科首席专家张爱军教授在题为《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的复杂性》的报告中就指出,互联网的发展对于政治意识形态的认同塑造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应该正确认识当下网络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和网络非主流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的差异性,通过强化网络意识形态的整合提升网民的内聚力,推动政治、社会的双重稳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融媒体时代,传媒法治的建设离不开对媒介技术的掌握。为了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探索如何搭建从学界到业界“集成平台”式的培养传媒法治人才,31日下午,本次会议还举行了新闻传播学科产教融合发展论坛。来自中广上洋、大洋、华栖云、艾迪普、索贝等传媒科技代表企业,与五十多位学界和业界的代表齐聚一堂,探索在技术引领媒介变革的当下,如何才能真正实现高校传媒人才培养与业界及时“接轨”,共同进步。

此次论坛上,新浪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向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捐赠了“新浪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区域治理及公共决策风险防范感知系统”,大洋公司则向学院捐赠了“大洋融媒直播实验室”。两家企业现场演示的前沿传媒技术给与会嘉宾带来了很深的触动。西北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韩隽、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院长蒋海升、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副院长薛可等学界代表先后畅谈了当前高校传媒专业办学过程中产教融合的经验与困惑,并对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产教融合这方面走在前沿的经验给予高度评价。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孙江教授在研讨中指出,传媒学界可以说已经是在被业界的新事物“带领着前进”了。“我们现在和这些融媒体技术公司不光是可以探讨产教融合,还可以更进一步探讨产、教、研相融合,通过长期的共同项目研发等方式,将产业的技术革新反哺学界的人才培养和教师科研。这方面还有大量的可为空间。”

“十四五”期间,中国的法治建设征程必然更加离不开传媒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网络融媒体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传媒法治建设和相关人才培育的关键路径究竟是什么?西北政法大学已连续举办五届的传媒法治高峰论坛一直在努力探索答案。未来,也将继续在何微先生的精神指引下,发力在兹,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