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崇,全国政协委员、省书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多年致力关注文化事业,在文史方面有很深的理论造诣。他关注和思考文史问题,视觉独特,观点新颖,引人深思。近日,记者就“和”文化问题采访了这位富有思想的文化名人。 记者:您多年来一直关注文化,而且造诣很深。您能否说说其中的原因? 岳崇:说实话,我从小就喜爱文化。小学、中学都是学校文艺队大队长;中学时语文老师把我的一篇作文当做范文在全年级讲评;学生时代即在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返乡劳动担任村里文化室创作组组长,还因参观了一次书画展就找来《芥子园画谱》临摹了几年;后来上学学的是中文……几十年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没有丢掉文化,都要站在文化角度进行思考。久而成习,自觉不自觉地思考很多文化问题,其中就有“和”文化,我觉得这是中国人的灵魂。 记者:您说“和”文化是中国人的灵魂,您能否对这一问题作以阐述? 岳崇:文化是某一族群思想、观念、理念、信仰的总和。“和”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文化。中国人自古就崇尚、信守“和”文化。《论语》中有几句话即是例证。如“礼之用,和为贵”,意思是“礼的作用就是说话、做事恰到好处为可贵。”再有“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道德、境界高的人做事、处关系求同存异”。还有“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意思是“(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做事要使老年人生活安逸,使朋友相信自己,使年轻人怀念自己”。几千年来,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邦交,中国人都奉行“和”的价值观——和蔼可亲,和颜悦色,和气致祥,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平共处,家和万事兴。可见,“和”文化完全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而成为中国人的灵魂。 记者:您认为“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文化,是中国人的灵魂,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和”? 岳崇:在历史发展的新形势下,作为中国人,毫无疑问地应该坚守“和”文化。因为中国的“和”文化是世界最优秀的文化之一。如果没有“和”文化的滋养,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如果没有“和”文化的滋养,包括古希腊在内的五大文明古国,就不可能唯有中国五千年历史亘古至今绵延不断。这足以证明“和”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优秀品质。换角度说,假如我们不坚守“和”文化,中华民族将没有了根系、没有了灵魂——那是不可思议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无论从民族还是从世界考虑,我们都应该坚守“和”文化,弘扬“和”文化。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从反省到文化自觉和交流》中说的:“在和西方世界保持接触、积极交流的过程中,把我们的好东西变成世界性的好东西。首先是本土化,然后是全球化。” 记者:“和”文化是否是一团和气,“和”文化是不是弱文化? 岳崇: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受尽列强欺凌,人民积贫积弱。现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讲内涵、讲内强。比如国粹——中国功夫就讲内功,太极拳则完全是内强外柔;中国书法也强调内涵;中医则是通过内部调理达到医治病根的目的。所以说,中国人讲“和”不是一团和气的和,也不是无原则的和,而是在有实力的基础上讲方法、讲技巧、讲智慧的“和”。进而言之,中国的“和”文化不是弱文化,是外圆内方、外柔内刚的文化,是智慧文化。我们的“强”不是拳头打出去的强,而是把自己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社会、军事等方面的事情做好的“和善强”。 记者:在“和”文化方面我们当下最应该关注什么? 岳崇:在“和”文化方面,现在有两个问题值得考虑。一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吐故纳新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不合时宜的因素,也需要吐故纳新。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注意甄别,把过时的东西剔除掉,把外来文化有益的因素吸纳进来,永葆我们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二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制度设计、加强理论指导、加强舆论引导,使中华民族的“和”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和更强大生命力,力推“中国梦”圆满实现!
来源:陕西日报 |